湖北大学商学院首届“湖大好导师”评选开启
你对良师益友有什么看法?它是优雅的还是雄辩的?是说教还是春天?现在,在这里表达你对他们的爱!湖北大学的第一个“良师益友”选拔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赶快投票给你的导师!在这篇文章的末尾有投票选项。截止日期:5月1日
1984年获武汉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硕士)哲学硕士学位,成为多人多工有限公司副总裁、执行总裁兼总经理。在湖北省。1991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博士),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最终选择了一名教师,在湖北大学任教,并于2007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访问了康奈尔大学。出版了“生存与第一哲学”、“商业伦理”(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企业:文化与价值”、“企业文化”(国家高等教育自学教材)、“企业文化”等专著。“西方伦理学十二课”,“西方哲学普遍性的衰落”,翻译出版了和记黄埔的“逻辑、形而上学与人的社会本质”一书,并与毛泽东合著了“邓小平的思维方式、书与社会的比较研究”。同时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伦理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年鉴”、“江汉论坛”、“法国研究”等报刊上发表了有关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商业伦理学等学术论文。
周少华,1978年12月生,湖北黎川人,就读于湖北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在中国获得近现代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加入湖北大学文学院,现为副教授。硕士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发表论文20余篇,“湖北文学概史与当代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诗性韵律-现代诗歌选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大学语文教师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曹禺研究资料集”、“戴望舒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总纲“清末民初文学批评转型研究”。
李平,男,湖北松子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清代中国文化史和学术史的教学和研究。到目前为止,“光明日报”、“清史研究”、“历史月刊”、“汉学研究通讯”等刊物已经出版了一本专著和三十多篇论文。几篇论文已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影印材料全文或“新华文摘”的论点摘录出来。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专业专题\\“清史思潮”的编纂,担任主持人的学术助理,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韩冶坪公司档案收集与研究”子项目负责人;获湖北省第八届教学成就奖二等奖、武汉第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就奖、湖北省第四届青年学者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邹爱华,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湖北大学拉美研究所院长。现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法学会理事、湖北省法律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农法研究会理事、湖北省仲裁法研究会理事、武汉市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曾获“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学生心中的魅力教师”、“湖北大学十大师德”等荣誉。2015年,他被评为湖北省十大优秀班主任;2016年,他被授予“湖北省中青年专家杰出贡献”称号;2017年,他被授予“湖北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
毛泽东春,男,1964年生,湖北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200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主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获理科博士学位。2005年至2014年,曾多次荣获湖北大学优秀教师和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4年,他被聘为“美国数学评论”(2004/2015)的评论员。2000-2012年主要致力于非寿险精算、概率统计和风险理论等领域,在保险索赔数量分布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Python编程、蒙特卡罗模拟、定量投资策略测试等技术专长,以及近年来对金融文本信息挖掘、证券投资策略开发的研究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具有优良的风格,学生也是老师和朋友,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和生活上的困难,由于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与新兴事物快速接触,学生问题解决被班级成员称为“神奇老师”。
院长张庆宗在中国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发表外文专著、译著、教材15篇,教育核心期刊等出版物,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目前,已完成并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项目、教育部项目、湖北省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张于2006年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项目“大学生英语学习情感心理研究”,实现了外语学院国家社会科学项目零项目的突破。作为学院院长,张先生致力于促进学院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外国语学院被评为“外语文学”一级学科,“外语文学”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培养学科。学院已从单一的英语系发展到英语、日语、法语和葡萄牙语家庭之间的多语种协调。高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张老师的敬业精神。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景国平。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有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师教育和智慧教育。他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教育机构本科教学工作评价专家、教育部“国家培训计划”专家组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成员,中国教育学会教学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邀请专家,享受湖北省人民政府的特殊津贴。
谭崇正,199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湖北国画学院副院长,湖北大学中国画学院中国画研究所所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导师,湖北开明画院副院长,湖北书画学院院士。“中国书画”杂志画院画家书法家学院,荣宝寨画院刘希林工作室助理教授,北京水墨行动组委会副主任,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他有30多年的教学经验,但始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他的学生作品三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专业艺术展,并荣获优秀奖。湖北省教育厅、文化部两名学生由“学院空间”青年艺术展主办,获全省美术院校金奖,数十名学生参加全国和省级专业艺术展览,指导学生在省级优秀论文中获奖。
周芳,1965年生,湖北省钟乡人,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有思想政治教育、青年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等研究生课程。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好教师,教书育人,把李德树放在首位,通过课堂教学、学科研究和日常交流,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到目前为止,已有43名研究生接受了培训,目前正在接受培训。曾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两课”先进教师,荣获“教书育人奖”、“十大师德标准”、“十佳女职工”、“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优秀教师”等等。
胡元珍,女,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新闻传播教育30年。曾荣获湖北大学优秀教师、优秀教师标准、本科教学优秀质量奖、最受欢迎的魅力教师、湖北大学教师称号。现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网络传播史研究会理事、武汉市记者协会理事、湖北省舆论专家银行会员、湖北省广告协会广告委员会评价专家。国家金旗奖评审专家。
郑大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博士,现为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和副院长。研究方向是编码和密码学。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他在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特拉华大学访问和学习。郑大斌先生热爱科研,学术造诣深厚,先后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和省、部级项目。他荣获国际计算机协会符号和代数特别委员会颁发的第31届国际符号和代数计算(ISSAC 2006)年度论文奖。
王瑞龙,男,理科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物理与电气研究所实验培训中心主任/物理系副主任。主要从事磁性和磁性材料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是Ni-Mn-Z铁磁形状记忆合金和稀土掺杂的钙钛矿结构锰(铬)氧化物相变、磁电阻、交换偏压等物理效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优秀中青年人才计划、国家博士后基金等科研项目。、J.Appl.Pys、Phys.Status Solidi RRL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十多篇SCI论文。
刘志宏,男,湖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6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学士学位,2001年获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遗传学博士后学位;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生物学博士后学位,2006-2007年;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2010年。他于2004年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晋升为教授,2011年被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方案”选中,201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奖,并于2017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促进计划。2018年,他被选为“万才计划”的科技带头人。
张东辉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11年至2017年在杜克大学和哈佛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7年7月正式加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兼博士生导师行列。并担任学院党支部书记。她在干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工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她首先构建了人致心律失常的组织模型,并结合基因编辑和光遗传学技术,提出了“功能性”基因修复策略。她还建立了小鼠线粒体损伤模型,并研究了线粒体DNA损伤引起的活性氧(ROS)增加对心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方春尼,副教授,博士,现为湖北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休闲体育系主任,湖北省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英国拉夫堡大学访问学者。湖北省体育局和武汉市体育局体育产业咨询专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社会服务成效显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进行的工程项目接近10个,现正进行和完成。
胡道华,男,1969年生,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教学科研方向的旅游规划和开发。主持,主要研究60多个旅游规划项目,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获“湖北大学十大青年教师”第五名、“湖北大学楚学院第二优秀职业导师”、“湖北大学学生心中有魅力的教师”第一项提名奖。他是湖北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部副主任,也是美国孟菲斯大学孔子学院的第一任院长。
施泰纳,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1967年12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工程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获工程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科学博士学位。殷锦华致力于聚烯烃功能化和高性能的研究。香港城市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系博士后研究,2003年3月2日;悉尼大学航空材料与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2007-2009年。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性能高分子合金材料和功能纳米复合材料表面组装技术和应用,全固体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制备和高性能工程塑料三维打印。目前已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重点项目1项,发明专利6项。20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应邀和口头发言。
曾诚,男,1976年12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服务委员会委员。1999年在湖北大学任教,201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2013年离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大规模工业软件项目和云计算的研究与开发。担任项目经理,主持省、部级三项纵向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授予国家发明专利2项,批准软件版权28项。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二名)。在横向课题的研究中,他承担了税收、教育和司法领域大规模软件应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参加了教育部、国家网络信息办公室、湖北省教育厅、贵州省地方税务局、六盘水市司法局等2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项目研究与开发,共计500多万元。
本文是作者的独立观点,并不代表MBAChina的立场。电子邮件: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 上一篇: 湖北2019年5月自考计算机化考试报名时间:4月24
- 下一篇: 湖北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