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年4月自考传播学概论真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31信息是事物(物质和能量)存在的方式(运动状态)(2点)和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表达(状态)(1点)。
32在Lasswell 194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1分)中,本文提出了两个重要的传播理论:5W传播模式(1分)和\\“交流三功能”理论(1分)。
33。报业、杂志社、出版业一般(1分),这些行业都与纸质印刷技术相关(1分),是传媒行业最早的发展点(1分)。
34。应读者要求(1点)发布的广告反映了受众使用媒体的权利(1点)。它也是衡量报纸,以赢得读者的喜爱和信任(1分)。
35又称接种效应(1点),它在传递信息时包含相反的观点(1点),使人们在未来遇到反对意见的宣传时会有强烈的抵抗力(1点)。
36。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共享理论,强调沟通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信息共享(2点);第二,传播的重点是交际者对接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的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2点);第三是仪式理论,强调交际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仪式(1点);第四,符号理论,强调沟通是符号的流动(一点)。
37编码是文化研究学派的领导人物霍尔提出的最著名的观点(1点)。根据这一理论,大众传媒通过新闻信息的选择、处理和结构来“象征”和“赋予”社会事物的意义,这是文化产品的生产环节,即信息的编码(两点)。文化产品进入流通消费环节后,受众接受媒体信息,并根据自己的话语环境,对编码信息(两点)进行解读。这一理论重新确立了受众在传播学研究中的标准地位。(1)
38。媒介融合包括媒介科技整合、所有权整合、战术组合、结构整合、信息收集整合、新闻呈现模式整合、技术整合、经济整合、社会或组织整合、文化整合和全球整合等。上述陈述之一的得分为1分,最高为6分.
39。程序的意思不仅是发送者的\\“传输”,而且是接收者的\\“生产”(2分)。意识形态的传播并不等于接受(1点)。翻译的解释不等于接受者的解释(1点),观众可以同意、协商甚至反对发送者的解释(2点)。
40。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可以被称为信息加工系统,而认知就是信息加工(两点)。人是积极主动的,这与受众在传播效果研究中的主动性是一致的(2分)。受众在接受信息时,遵循信息加工理论的发现规律,能够而且必须主动选择、感知和记忆,而不是被动地完成媒体的操作。(2分)
从载体和模式的角度出发,生成了网络语言的特殊符号系统。各种表情和简单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使传播更加生动快捷。(2分)
就范围和对象而言,它是更广泛、更随意和不稳定的。开放的网络打破了对通信对象的各种限制,通信随时可能发生和停止。(2分)
就自然和关系而言,它更加放松、平等和自由。网络传播不容易受到身份、身份等世俗规范的影响,更多地关注的是传播过程而不是结果。(2分)
42。第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媒体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也没有明确提出媒体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2点);第二,文革期间“大跃进”开始吹嘘、造谣和“事实为政治服务”以来,要解决虚假新闻的长期积累(两点)并非易事;第三,改革开放虽然开始重视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但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企业管理政策,使传媒伦理面临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严峻挑战(3点);第四,在20世纪90年代,虽然国家出台了职业道德文件,但市场经济的冲击使付费新闻成为媒体从业者道德的一个长期问题(3分)。
在中国教育在线官方微博上扫描以下QR代码,第一次发布关于自考、成功考试和远程考试的最新热点信息。
- 上一篇: 全国2018年4月自考传播学概论考试真题
- 下一篇: 全国2018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