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练习题及答案
2。雌雄同体:男性精子与雌性产生的卵子交配,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7。昆虫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化。
9。蜕皮:随着虫体的生长和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旧表皮下形成新表皮的现象。
11。蜕皮:将成虫的皮肤从以前的形态中去除的过程(一只不完全变态的末龄若虫或幼虫,一只完全变态的蛹)。
12。性二态性:同一昆虫的雌雄个体在大小、体色、外部形态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除生殖细胞性腺、生殖结构等进行交配和产卵活动外,个体大小、体色、外部形态等均有明显差异。
13。多型现象:同一昆虫同性别个体在大小、体型、颜色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14。世代:昆虫的新个体(卵子或幼虫)的个体发育历史,从它离开它的母亲到它的发育,直到它的后代性成熟,被称为一代。
15。“生活史: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展历史,更确切地说是从那一年的越冬活动到第二年冬天的结束,称为生命的年代。”
16。休眠:通常是由不利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适应不利的环境条件,在消除不利的环境条件时,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活动。休眠分为冬眠和夏眠。
17。滞育:是由不利的环境条件引起的,而不是直接由不利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是不良环境条件的长期历史反映。昆虫早在不利的环境条件到来之前就已经进入滞育期。一旦进入滞育,就需要条件来解除滞育。滞育昆虫有固定的滞育状态。
19。聚类:聚集同一类型昆虫的大量个体的习惯。有些是暂时的或长期的。
20。迁徙:同一种昆虫的大量个体在某一特定方向上长距离移动的习惯。常见的迁徙昆虫有东亚飞蝗、粘虫、飞虱等。
21。模仿:一种动物为了获得自我保护的好处而模仿另一种动物的姿势、行为等的现象。在动物界(包括许多昆虫)都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蚜虫模仿蜜蜂,蚂蚁模仿蜘蛛,等等。
22。保护色:指与栖息地背景相似的动物的颜色,捕食者很难发现或判断它的存在。有些猫头鹰的形状与它们栖息的植物的叶子相似。
27。植物感染性病害病原的感染过程:病原侵染宿主和引起病害的过程,简称为病害过程。这是一个持续功能障碍的过程。
28。植物传染病周期:从一个生长季节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发生的植物感染性病害的全过程。
29。植物传染病的初级侵染:越冬和越冬的病原,最初的侵染是由植物生长初期引起的。
30。植物传染病的再感染:新感染的植物会产生孢子或其他繁殖危害,引起再感染。
33。植物检疫: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或地区对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查和处置,以防止人为传播危险的性传播疾病、昆虫和杂草。
34。农业控制: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总体角度出发,根据农作物病虫害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采取综合农业措施,有目的地改变作物栽培中的某些环境因素。它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但不利于害虫的发生,从而控制害虫的发生。保护农业生产的目的。这是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
35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物防治害虫,包括利用昆虫、细菌和其他有益动物、使用昆虫激素、使用无菌处理技术等。
36。物理和机械控制:利用各种物理因素、机械设备和各种现代病虫害防治工具对害虫进行预测和控制。它包括光学、电力、声学、力学、辐射物理学、航空和使用人造地球卫星。
37化学控制:使用化学药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对控制疾病、昆虫、杂草等的毒性。
38。综合病虫害管理IPM:用于害虫系统的科学管理。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根据害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防治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必要措施的实施,使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受害水平以下,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上一篇: 2018年自考《新闻学概论》全真试题及答案
- 下一篇: 2018年自考本科学历有什么优势
如有需求,请填写下方表单进行留言